【視頻】厭倦千篇一律的食材?廣西瑤鄉這家生鮮超市,藏著原生態的健康美味#美食#生鮮超市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掠過南寧西鄉塘區友愛路 149 號的院落,自助營養粥店飄出的玉米香與生鮮超市里紅水河魚的清冽氣息交織在一起,社區自選食堂的蒸籠正升騰起裊裊白霧 ——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三大業態正式試業,這場從中國長壽之鄉大化瑤族自治縣到南寧市民餐桌的 "飲食接力",正用生態、安全與惠民的承諾,改寫著城市人的日常飲食故事。
直銷生鮮超市:讓 "長壽密碼" 走進尋常百姓家
穿過自助營養粥店的暖香,直銷生鮮超市的冷柜里,七百弄雞還帶著瑤鄉的痕跡。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這些土雞、閹雞與鮮蛋藏著大化七百弄山區的生態密碼:它們在喀斯特峰叢間半放養長大,啄食著發酵牧草與天然中草藥,肉質里凝結著山野的緊實與鮮甜。試業首日,市民李阿姨捏著剛買的土雞蛋,對著光看那濃稠的蛋清與飽滿的蛋黃,"這蛋一看就不一樣,跟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吃的一個味"。
超市的冷柜里,生態豬肉的標簽藏著更細致的講究:土豬的肥膘泛著瑪瑙色的光澤,黑豬的瘦肉紋理如大理石般均勻,香豬與山豬則帶著山林間的野性氣息。這些豬群全程用發酵中草藥保健,吃的是當地種植的牧草,生長周期比普通飼料豬長三分之一,卻賣出了與農貿市場 "飼料豬" 相當的價格。"我們拒絕淘汰母豬,更不碰激素飼料," 超市負責人指著墻上的檢測報告,"每天凌晨,實驗室都會對所有肉蛋果蔬做藥殘檢測,合格了才能上貨架。"
貨架上的紅水河魚還在水箱里擺尾,鱗片反射著燈光,像極了它們故鄉水域的波光。這些從大化直運的河魚,在無污染的紅水河里自然生長,肉質細嫩得能在舌尖化開。旁邊的蔬菜區,剛從大化菜園摘下的青菜還帶著泥土,水珠順著菠菜葉尖滾落,仿佛能聽見瑤鄉菜農清晨采摘時的腳步聲。在這里,每樣食材都是 "持證上崗"—— 藥殘檢測報告就貼在對應貨架上,數字背后是從育種、養殖到運輸的全鏈條把控。
社區自選食堂:一口瑤鄉味,溫暖一座城
中午 11 點,社區自選食堂的取餐區已經排起了長隊。瑤鄉酸筍燜土豬肉的酸辣香、紅水河魚豆腐湯的清甜、玉米雜糧飯的醇厚,在空氣中織成一張誘人的網。上班族小張端著餐盤,夾了一塊七百弄雞:"這雞肉嚼起來有嚼勁,一點不柴,比外賣那種 ' 速成雞 ' 香多了。"
食堂的后廚里,廚師長正用瑤鄉古法烹制河魚。他說:"紅水河魚最講究 ' 本味 ',只用姜絲和紫蘇提香,多放一點調料都是浪費。" 這些魚凌晨從大化碼頭裝船,中午就端上餐桌,活鮮的狀態讓魚肉自帶清甜。而切配臺上的豬肉,肥瘦相間的紋理里藏著生態養殖的秘密 —— 它們吃著發酵飼料與中草藥長大,膽固醇含量比普通豬肉低 15%,煸炒時出油少,香氣卻更濃郁。
在這里,"安全" 不是抽象的口號。墻角的電子屏實時滾動著當日檢測數據:豬肉的抗生素殘留為零,青菜的農藥殘留未檢出,雞蛋的激素含量遠低于國家標準。食堂經理笑著說:"我們的檢測實驗室比后廚還忙,每天凌晨 3 點就開始忙活,就是為了讓大家早上吃到的第一口粥、中午夾的第一塊肉,都帶著實實在在的安心。"
傍晚時分,食堂成了社區的 "溫情樞紐"。老人帶著孫輩來打一份瑤鄉釀豆腐,上班族打包幾份河鮮帶回家,外賣小哥的保溫箱里塞滿了五谷雜糧飯。"一葷一素一湯才 15 塊,比自己買菜做飯還劃算," 家住附近的王奶奶說,"這味道讓我想起三十年前在大化鄉下插隊時,老鄉家的灶臺香。"
自助營養粥店:一碗熱粥里的長壽智慧
清晨 7 點,自助營養粥店的木桌上,大米白粥與玉米粥正冒著熱氣。大化產的優質大米熬出的白粥,米油厚得能托起銀勺,抿一口,綿滑中帶著淡淡的米香;玉米粥則泛著金黃,顆粒飽滿的玉米碴在舌尖釋放著陽光的味道 —— 這正是大化人長壽的飲食密碼,當地百歲老人的早餐桌上,總有這樣一碗溫熱的粥。
配粥的小菜藏著瑤鄉的巧思:酸筍炒土雞蛋帶著發酵的微酸,紫蘇拌河蝦裹著山野的清香,豆豉蒸南瓜透著陽光的甜糯。這些小菜用的都是超市直供的食材,土雞蛋的蛋黃占比比普通雞蛋高 20%,河蝦則是紅水河淺灘的野生品種,個頭不大卻鮮得跳腳。
試業期間,常有老人帶著保溫杯來打粥。"這玉米粥跟我在大化巴馬旅游時喝的一個味," 張爺爺說,"喝下去胃里暖暖的,不像外面那些加了添加劑的粥,喝完總覺得口干。" 從清晨 7 點到午后 13 點,粥店的熱氣從未斷過,像是一座連接瑤鄉與城市的 "溫暖驛站"。
一場雙向奔赴的飲食革新
7 月 20 日正式開業的鐘聲即將敲響,這三大業態早已不是簡單的 "賣菜做飯"。在大化的養殖基地,農戶們正把剛出欄的七百弄雞裝上冷鏈車,這些雞的銷路從 "趕圩擺攤" 變成 "直供超市",收入提高了三成;在南寧的社區里,居民們的菜籃子從 "擔心藥殘" 變成 "認準檢測報告",餐桌安全感實實在在握在手里。
當七百弄的晨霧與南寧的炊煙在友愛路 149 號相遇,這場從瑤鄉田間到城市餐桌的旅程,早已超越了商業的范疇。它是生態農產品的 "出道秀",是長壽飲食智慧的 "傳聲筒",更是城鄉之間一次溫暖的雙向奔赴 —— 大化的土地用最本真的饋贈滋養城市,而城市的煙火氣,正反過來照亮瑤鄉的振興之路。
暮色漸濃時,生鮮超市的冷柜還亮著暖黃的光,社區食堂的蒸籠里新添了瑤鄉糯米糍粑,粥店的砂鍋仍在咕嘟作響。這里的每一份食材、每一口熱飯、每一碗暖粥,都在訴說著同一個故事:好的飲食,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從土地到人心的真誠連接。
技術咨詢與產品購買請聯系:吳承超18877762510(微信同號)
- 上一篇:仔豬拉稀別慌!黃白痢的常見癥狀、用藥方法和預防小竅門 [2025-07-17]
- 下一篇:【視頻】養殖污水愁壞養殖戶?廣西豬場靠這招低成本搞定,還能增效益!#污水處理 #糞污資源化利用 [2025-07-17]